top of page

茶香漫舞、雋永回甘|大溪老茶廠


光陰佐茶,淡雅清香。

雲影天光,四季幻化,倒映杯中。

任由茶香漫舞,如詩如歌,流蕩唇齒之間、雋永回甘。

車從北市越開越遠,已望見慈湖卻仍未看見指示招牌。

這裡,遠比我想像中遠得多。

遠遠的,山林之間、竹林旁,一面IG常見的純白大牆,烙著「大溪老茶廠」五字。

時近中午,購完票,正巧趕上上午導覽的後半場。

日治時期這裡叫「角板山工場」,建於1926年,1946 才改為大家所熟知的「大溪茶廠」,十年,1956 一場無名大火令廠房付之一炬,近年來才修復重整成現在所見模樣。

有圖書室、有餐廳、有門市,「大溪老茶廠」共占地1600多坪,外型為日人參考印度大吉嶺茶廠所建,內部卻有著英式挑高風情,又採用台式磨石子的扶手梯,建築形式多元。

常談採茶要一心二葉、先採後採之分,製茶則講究蒸、炒、揉、解、烘等等步驟,檢色、聞香,成敗全拿捏於師傅彈指之間,多一分少一分都會成就不同滋味 🍵

一日三班,不分晝夜,這裡最高一天可以產出四千公斤的茶葉。

厚實的檜木萎凋架和輕盈的尼龍萎凋架,上頭大把大把的茶菁,經由南北牆的四座風扇強力吹送,與兩側成排通風、採光的大面窗,一同加速整室的空氣對流並調整溫度,使水分蒸發、令香氣濃郁;如遇雨天,兩側窗易進雨需關起,工人便會將中間凹字天井的百頁調節闔上,打開乾燥機,頓時又成另一對流循環 🔥

所有的門窗幾近直角,曬後亦無須人力辛苦運送(產量龐大、且多僱女工),後方地面便設有投茶孔、可經由布製輸送管直接滑入下方的揉捻機;當上方投入數量過多,下方者可直接打結束起控制流量,如此上下分工合作。

回想起當年的不甚便利,如今看種種細節安排,仍不禁要拍手叫好 👏👏👏

更加有意思的是現在眼前所看到的機械 ✨ 雖曾遭祝融,但因為全銅所製,有幸地被完整的保留下來,已由40年代運作至今。

是的,「至今」它仍在製茶 😊

最後我用入場票券帶走了一瓶「流傳百年」的紅茶。

它亮如紅寶、味甘如蜜。

雖此次未至端午,無緣賞及東方美人,但能一品腳下土壤所孕育的茶香,踏及被歷史磨平的水泥地,望向頂上斑駁的藍色窗櫺,所有的所有都靜靜撫慰著我遠離都市常態疲累的心 💗

文章精選
ARCHIVE
bottom of page